2009年3月5日星期四

马来西亚私会党

马来西亚私会党

马来西亚私会党意即黑帮三合会黑社会组织。早期有著名的义兴公司海山公司。私会党传入马来亚,也是与中国移民同一时期。根据巴素博士说:“马来亚华人私会党,大体来说,出于天地会分脉,亦称为洪门或三合会,在中国已生存有好几个世纪,原本属于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团体,而在满清时,具有‘反清复明’的政治意识。”还有又有些源自青帮

早期
此类秘密社会,其入会仪式、伦理规范、人际关系,均类似帮会,但数量众多。单在槟城即有义兴公司(大约1799年)、和胜公司(1810年)、海山公司(1823年)、存心公司(1820年)、建德堂(大伯公会,1844年)、和合社(1860年代初)、全义社(1860年代初)与义福公司(约1875年)等。
它们多以地缘方言群为组织脉络,展开活动。至1881年,义兴、建德、和胜、存心、义福和海山六大秘密会社的党员人数,约占当时华族总人口的69%,或男性人口的84.6%4。人数如此之多,当然不能称为“秘密社会”,而就是“社会”了。只因其入会仪式、行事做风,与帮派会党相似,故一般仍以秘密社会或私会党来称呼。其实这些私会党几乎完全与地域方言团体叠合。   
他们的初期组织结构是:海山与义兴,多成立于槟榔屿马六甲新加坡三个海峡殖民地,之后散布各个马来土邦各处,初期为同乡互助福利团体,后演变互相争斗的帮派组织。会员均服从会中领袖的命令及约束。他们称其领袖为大哥,这些私会党分作四个、八个或十二个主要干部,然后分成许多支派,每个干部及每个支派,都有一位头目管理。   
唐山(中国)南来的移民,叫做“新客”,他们来到任何一个地方时,这些会便派人邀请他们入会,假如他们拒绝的话,便会受迫害。   
由此可见,早期的华人结帮立会,在表面和名义上是讲求兄弟义气,有福共享,有难同当,但实际上却是领袖在培植势力,以向英殖民政府争取更大的利益。   
在政治方面,他们是没有浓厚的倾向,虽然标榜“反清复明”,但在利益争夺底下,私会党已沦为争夺地盘的组织了。   
尽管如此,英人还是没办法控制他们,以致有人形容私会党组织是“政府中的政府”,俨然是马新华人的“统治者”。   
莱佛士描述私会党强制华人入党的情形,迫使他们就范,否则受到毒打,甚至被杀害。   
以当时的情形看来,南来的华人一无所有,他们别无选择,只有被迫参加这些私会党。根据史载,私会党后来竟分成两大派系,一为义兴,一为海山。这两大派系吸纳不同省籍的人士,且以拉律的暴乱为最严重的冲突实例。   
霹雳的暴动也称拉律暴动。拉律以产闻名,起初归海山党人开采,首领是郑景贵,地盘是在吉利包矿区(即今太平监狱地),另在太平甘文丁,则归义兴党人所发掘,首领为苏亚昌。两党为利而争,兼之籍贯互异,“义兴属粤之四邑,海山属闽南五县”。   
另一说法,义兴以广府人为主,海山以客家人为主。首次暴动发生于1862年,继之1872及1874年再发生第二及第三次暴动。
1882年,英国殖民地政府修订法令后,不准私会党注册。1889年,明令取缔,但未能禁绝。
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,分化为洪门会和华记两大派。

现在
洪门会各支派和约占大马私会党二十巴仙的华记(Wah Kee)为主。华记派系计有十八仔,华记四海华青,四窿,小华记,十八罗汉,零四,十三,小梅花,美华十八和兴记,广东十虎等等。
马来西亚洪门会各支派从前分裂成大约有九十多支,不过部分已名存实亡。仍然有几十支在江湖上活跃和有一定实力。仍然活跃的洪门会支派约占大马私会党七十巴仙。各个支派之间都互相敌对以及互相厮杀,只有少部分支派有联系。另外有独自成立的华人私会党约占十巴仙。其实两大派和其他帮派正式会员也许超过二十万,甚至更多。这些会员也只是挂名而已,极少参于帮派活动。

洪门会支派和其他

  • 二一
  • 三二
  • 三六
  • 三八二一
  • 零八
  • 二四
  • 九六九
  • 龙虎堂
  • 红花
  • 一仔
  • 飞龙
  • 义和社
  • 青龙山
  • 洪金龙
  • 凤凰山
  • 二一海
  • 合和堂
  • 义洪英
  • 五色旗
  • 仁义堂
  • 联英社
  • 义南阁
  • 北海堂
  • 洪顺堂
  • 洪河
  • 洪海
  • 三六九
  • 义坤堂
  • 小三王
  • 月山社
  • 五指山
  • 五五五

华记俗称‘四窿’。华记也不遑多让,约占大马华人黑社会二十巴仙。有派系如十八仔,四海华青,四窿,华记,小华记,零四,十八罗汉,美华十八,十三,广东十虎, 兴记和小梅花等。各派之间都会互相连系和团结。与洪门各支派之间互相敌对有所不同。因为这样,所以华记是马来西亚最大的私会党。
不过经过政府的打压下,本地私会党都很少出面。在我国,现在谁有钱,谁就是大哥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