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門哪裡來?
洪門是內部的自稱,對外的稱呼卻是天地會,據說是取“拜天為父,拜地為母”之意。洪門之所以對外不提自己是洪門,據說是為了避免被人識破其反清復明的宗旨。洪門的起源,直到現在還未有一個定論,單單是清廷火燒少林寺餘下“五祖”創立洪門的傳說,就有幾個不同的版本,莫衷一是。
所謂“五祖”,是指少林寺倖存的5個和尚,他們是一、蔡德忠;二、方大洪;三、馬昭興;四、胡德帝;五李識開。又有後五祖,他們是吳大成、洪太歲、李色開、桃必達及林永昭。無論如何,可以肯定的是,洪門是由反清復明志士所創立。孫中山說過:“洪門者,創設於明季遺老,起源於康熙時代。”清代異述說:“清代秘密會社,多出於明季元老。”
其之所以稱為洪門,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。陶成章的《教會源流考》說:“因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。”有人以為“漢字”字乃其始祖“洪英”的姓氏;另有人認為“洪”字源自“漢”字去其“中土”兩字而成,表示漢人失去中土,須圖挽救。
洪門後來又有“清水會”、“匕首會”、“雙刀會”、“缽子會”、“告化會”、“小紅旗會”、“小刀會”、“劍仔會”、“致公堂”、“哥老會”、“青紅幫”等分派。
洪門是以八拜儀式進行結義,據羅爾綱編著的《天地會文獻錄》收集的“貴縣修志局發現的天地會文件”的祭五祖詩篇記載,八拜是一拜天為父;二拜地為母;三拜日為兄;四拜月為嫂;五拜五祖;六拜萬雲龍大哥;七拜陳近南先生;八拜兄弟和順。
清朝政府對洪門的活動十分關注,許多被官府捉拿的洪門黨徒都被斬首示眾,可是嚴厲的取締行動並不能產生預期的嚇阻作用,洪門發動的暴動卻在華南盛行起來,此起彼落,令官府窮於應付。 1903年冬,中國國父孫中山為了聯絡革命同志厚植勢力,毅然在檀香山入闈(加入私會黨),從此成為美國洪門致公堂的洪棍(洪門元帥)。美國同盟會(國民黨前身)全體會員亦於1911年加入洪門致公堂,並且成立洪門籌餉局,為革命事業籌款。
次年民國宣告成立,而旅美同盟會支部改組為國民黨。由此可見,國民黨自成立之初,便與私會黨之間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。台灣之有今天的黑色政治,其實一點也不奇怪。
孫中山時代的洪門早已失去反清復明的色彩,它最終還是參與推翻滿清的行動,並且一舉成功,是因為孫中山曉以大義所致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